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正文内容

蛟龙行动 (2025)

剧情 / 动作 / 战争  10次播放

视频推荐

分享给朋友:
gd2023

蛟龙行动 (2025)

蛟龙行动 (2025)

蛟龙行动 (2025)


导演: 林超贤

编剧: 谭宇力 / 王圣博 / 冯骥

主演: 黄轩 / 于适 / 张涵予 / 段奕宏 / 王俊凯 / 杜江 / 李晨 / 王彦霖 / 蒋璐霞 / 韩东君 / 李九霄 / 高戈 / 孙毅 / 于震 / 袁文康 / 叶禾 / 翟宇佳 / 李璟羿 / 王子宸 / 郭洺宇 / 杜晓帆 / 杜燕歌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1-29(中国大陆) / 2025-08-30(中国大陆重映)

片长: 146分钟

又名: 红海行动2 / 蛟龙行动 特别版 / 红海行动2:蛟龙行动 / 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 / Operation Leviathan / Operation Hadal


电影《蛟龙行动》剧情介绍:


《蛟龙行动》最让人关注的点,就是它在题材上的突破 —— 这可是咱们中国第一部讲核潜艇的电影。大家都知道,核潜艇是深海里的利剑,是国家的重器,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甚至进行核威慑和核反击的重要战略任务,所以这东西保密性很强。而这部电影很大胆地碰了这个题材,以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讲了一个发生在 “不久的将来” 的故事:中国海军截获情报,有一艘外国的超级潜艇想对咱们东南沿海搞军事行动,于是就派出了最新型的 “龙鲸号” 核潜艇,带着海军特战队蛟龙突击队一起去探查。“龙鲸号”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海底潜艇大战,蛟龙突击队在敌方潜艇和海底基地里连番苦战,最后成功阻止了那个想毁灭咱们东南沿海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邪恶计划,保住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蛟龙行动》很能体现新时代 “新主流” 军事电影的特点,既重视传达价值观,又兼顾市场属性,做到了两者的平衡。它按照类型片的规律来拍,让电影好看;增强军事专业性,让剧情更有戏剧性;还加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情感的浓度,打造出震撼的视听场面,制作水平也一个劲儿往上提,就是想把作品质量搞到最好。

其实,这不是中国第一部潜艇题材的电影,1985 年上映的《蓝鲸紧急出动》就讲了我国海军某潜艇去远洋执行任务的故事。那部片风格很写实,可能更贴近真实的潜艇生活、训练和战斗,但看着没那么带劲,在中国军事电影史上没留下太大影响。从那以后,我国就再没出过标准意义上的潜艇题材电影了。而这次《蛟龙行动》一出来,片中的 “主角” 已经从常规潜艇升级成了更现代的核潜艇,电影类型也从纪实风格变成了大制作、面向市场的类型化创作。

这部电影在潜艇片的框架里做了不少创新尝试。在世界军事电影史上,早就有不少经典的潜艇战争片了,比如《从海底出击》《猎杀 U-571》这些。潜艇像幽灵一样在幽暗的海里悄无声息地行动,潜艇之间像猫捉老鼠一样互相厮杀,还有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绝处逢生的喜悦,这些都是潜艇片里常见的经典桥段。这部电影里,随时可能出现的深海断崖、海底山峰群,还有即将喷发的海底火山群,都给 “龙鲸号” 的行动带来了巨大威胁。影片特意突出了 “硬核” 的军事特色,里面有一大堆潜艇战斗术语,看得观众几乎应接不暇。像核爆引发海底火山喷发、排除核反应堆冷却系统故障、躲开超空泡鱼雷还能用它反击这些战斗细节,都是以前的潜艇片里没见过的。

影片还特别强调了声呐兵的关键作用。声呐兵就像潜艇的 “耳朵” 和 “眼睛”,必须快速分辨出军舰、潜艇、民船、海浪、海洋生物等不同的声音,水平高的声呐兵甚至能根据目标舰船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声音,判断出它的国籍、型号甚至舷号。在战斗中,声呐兵得从细微的声音里发现大动静,在一瞬间做出能决定全艇生死的判断。片中的声呐兵曹宏浪从一开始的生涩,到经过苦练最终立下战功,成了让人印象深刻、很能体现潜艇作战特色的角色之一。另外,蛟龙突击队在潜艇和基地里的激烈战斗,延续了导演林超贤最擅长的风格,拳拳到肉的搏斗、激烈的枪战和爆炸,都给这部潜艇片增加了很浓的军事动作片色彩。

《蛟龙行动》也充分展示了当前中国强大的电影工业制作水平。这部片比之前的作品在制作上全面升级,单是用来拍摄的潜艇就做了 4 艘,最大的 “龙鲸号” 是按 1∶1 的比例打造的,全长 120 米,宽 11 米,高 16 米。布景里面的机械结构、仪表屏幕、武器系统都经过了详细的研究设计,做得特别精致,让人惊叹。影片还精心搭建了海上钻井平台、海底基地等 50 多个场景,设计了鱼雷、水下探测器等 16 种以上的潜艇武器。中国电影人用搞科研的态度拍出了这部 “面向国际、属于中国人的潜艇大片”,从中国军事电影史的角度来说,确实意义非凡。

作为军事文艺作品,《蛟龙行动》既是人民海军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发展史的缩影,也真实反映了中国军事科技的持续进步,更是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蛟龙行动》虽然设定在 “不久的将来”,但实际上融合了历史、现实和未来。

林超贤说过自己拍这部片的初衷:“每个大国都要有一部潜艇电影,我们也要有一部自己的潜艇电影。”《蛟龙行动》是写给人民海军,尤其是海军潜艇兵的一首深情的诗。1985 年的《蓝鲸紧急出动》里,还能感受到海军舰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焦虑,而在《蛟龙行动》里,参谋长方屹和艇长赵启航自豪又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第一次登上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时的激动心情,片中最新型的核潜艇 “龙鲸号”,和世界先进潜艇相比已经没有代差了,这也反映了中国海军装备建设取得的巨大飞跃。影片用一个长镜头完整展示了 “龙鲸号” 的指挥舱、导弹舱、核反应堆舱、潜水器舱等不同舱室。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无疑透露出对国家军事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自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现代军事强国才可能拍出像样的现代军事大片。影片里展示的各种先进军事装备,大多是在我军现役或实验阶段装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技术延伸的结果,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像片中让人震撼的单兵飞行器、能发射榴弹的机器狗、潜艇水下发射的海空无人机、超导磁流体推进这些装备和技术,大多已经进入科研实验阶段,有的甚至在珠海航展等场合公开亮相过了。片中还出现了能智能识别目标的潜艇声呐装置,而根据公开报道,我军在声呐号手训练中早就开始采用 “人工 + 智能” 的模式了,智能化、无人化早已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可见,这部电影在故事和技术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基本上还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也准确反映了我军装备发展的未来趋势。

《蛟龙行动》还是一部有着鲜明 “中国精神” 的军事电影。西方经典潜艇片里,更多塑造的是带领潜艇官兵作战的个人英雄,着重表现潜艇封闭空间里的心理较量和复杂人性,强调战斗过程一波三折的戏剧性和娱乐性。而《蛟龙行动》虽然也大致遵循类型片的叙事规律,但打上了中国海军潜艇兵的鲜明烙印,塑造了一群守卫祖国万里海疆的海军英雄。其实,片中 “一舱备战!二舱备战!全艇备战!” 这些战斗口号,都是直接从人民海军潜艇兵真实的训练和战斗中拿来的。“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 片中的《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唱出的正是人民海军保卫国家安宁、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坚定决心。在类型化叙事的背后,影片想传达的核心意思是中国海军官兵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同呼一口气,百人一杆枪” 的集体主义精神;是 “民族梦想、深蓝出击” 的鲜明爱国主义精神;是勇担大国责任、积极维护世界和平、胸怀天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这部硬核的军事大片,写的是对国家、人民和世界的热血担当,这也是它和西方同题材影片最大的区别。

当然,《蛟龙行动》也不是十全十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未来的中国军事电影,还需要让故事逻辑更严密、细节更合理,处理好军事专业性和观众接受度、动作场面和人物塑造之间的平衡。不用避讳,当前中国军事电影创作面临着挑战,这需要创作者们走出舒适区,克服创作惯性,探索创新之路,满足观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有力、更有效地表达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

上一篇:

南部档案 (2025)

下一篇:

冰湖重生 (2025)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