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 (2025)
小兵张嘎 (2025)
小兵张嘎 (2025)
编剧: 徐光耀 / 马文卓 / 郑佾 / 胡家心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画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5-10(中国大陆)
又名: 小兵张嘎(动画版)
电影《小兵张嘎》剧情介绍: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崔嵬、欧阳红樱执导,徐光耀编剧,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1963 年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徐光耀的同名小说,讲的是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和奶奶的引导下,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1980 年,它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少儿文艺评奖电影类一等奖,还被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选为小学生必看影片。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白洋淀有个调皮又莽撞的少年叫张嘎。他亲眼看见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逃跑,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之后,他一个人跑到县城,想找游击队排长罗金宝帮奶奶报仇。可真见到罗金宝时,他却把对方当成了汉奸,闹出了笑话。误会解开后,张嘎就想当八路军,还特别想要一把枪。因为太想得到枪,他和胖墩打赌时耍赖,后来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真枪,又违反纪律偷偷藏在了树上的鸟窝里,又闹了笑话。
但张嘎没把这些笑话当回事,心里想不通,就约上胖墩再去县城,想自己给奶奶报仇。在县城里,张嘎遇到了鬼子龟田和胖翻译,一番斗智斗勇下来,那两人没从他身上占到一点便宜。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后,张嘎从一个鲁莽捣蛋的少年,长成了真正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小兵张嘎》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张嘎的成长过程,整部片子讲的都是嘎子想法和行为的转变。不过,抽象的思想和情感是看不见的,要通过艺术传递给观众、打动观众,就得把这些情感变成能看见的形象或画面,让意义和形象紧紧联系起来。这些画面会随着剧情变化反复出现,一点点积累力量,形成一条贯穿全片的线索,不断提醒观众:这些直观能感受到的形象,虽然具体有限,却能传递出广阔又深刻的意义。
电影里的 “枪”,是根据嘎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的一条隐藏线索。钟连长给嘎子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嘎子特别喜欢。有一次侦察任务中,嘎子装成卖瓜的小贩,用这把木头手枪缴获了日军胖翻译的真手枪,特别兴奋。没想到区队长为了争取敌伪,让嘎子把枪交上去。后来一次战斗中,嘎子又缴获了一把真枪,为了不让区队长再收走,他把枪藏在了树上的鸟窝里。部队攻打岗楼时,嘎子机智地里应外合救出了钟连长,立了大功。这时候,他把藏在鸟窝里的手枪拿出来主动上交,区队长却宣布把这支枪正式发给嘎子用。嘎子特别高兴,把木头手枪送给了好友胖墩,还鼓励胖墩也用木头手枪缴获鬼子的真家伙。
从嘎子得到木头手枪,到缴获敌人的真枪,从被迫交枪到主动交枪,电影通过这一连串和枪有关的情节,既写出了嘎子对枪的喜爱,更表现了他思想和精神的成长。只有当嘎子真正成长为一名思想成熟的革命战士,才能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枪。创作者很会在形象和逻辑、表面画面和深层含义之间搭建桥梁:一方面,“枪” 这个具体的东西看得很清楚;另一方面,它背后 “成长” 的意义很丰富。不用逻辑推理,从具体的枪开始,到背后的精神情感结束,用情感带动理解,都围绕着这些画面和主题展开。
另外,电影里有个前后呼应的细节,也巧妙地体现了嘎子的成长变化。当初日军逼嘎子奶奶交出八路军,奶奶特别坚强;日军拔刀要劈向奶奶时,藏在群众里的钟连长站出来说:“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这位老太太没关系。” 钟连长的勇敢给年幼的嘎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很大。后来嘎子被伪军追捕,胖墩父子为了保护他被伪军打,嘎子也像钟连长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跟他们没关系。”
钟连长成了嘎子学习的榜样。当嘎子遇到危险,群众因为保护他而受威胁时,他会用钟连长的言行来要求自己,思想和行动都充满了正能量。党和部队的教导,已经融入了嘎子的血脉里。这是因为这个失去了小家的孩子,在革命大家庭里重新得到了温暖和教育,凭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在斗争中成长为了少年英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就像曾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说的:能影响三代中国人的电影,只有《小兵张嘎》。小兵张嘎身上的少年英雄光芒,经过半个多世纪依然闪亮。他在银幕上展现的钢铁意志、真诚呼唤、金子般的心灵和水晶般的淳朴,照亮了现在少年的成长路,激励着新时代的少年不辜负美好时光,继续书写精彩的人生。
大家都在看
发表评论
